朋友们,你们知道慢性肠炎一般就哪个穴位这个问题吗?如果不了解该问题的话,小编将详细为你解答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!
人体的董氏奇穴—肠门穴、肝门穴、心门穴
1、董氏奇穴与传统经络系统不同,董氏奇穴系董氏家传绝学,由于它具有用穴少、见效快的特点,现已广泛流传,本节继续给大家分享肠门、肝门、心门穴三个奇穴。肠门穴 【定位】: 尺骨内侧中部,距腕横纹3寸是穴。
2、取穴:手抚胸取穴,在尺骨之内侧中部,距腕豆六寸的位置。原理及应用发挥:肝门穴对于急性肝炎效果极佳,由于肝在右侧,所以针治的时候以左手为主,对于合并肠炎症状,可配合肠门穴,疗效极佳。
3、上曲穴(图4-17)[董师原文]部位 :在上臂后侧,肩中穴后开一寸。主治 :小儿麻痹、坐骨神经痛臂痛、血压高、小腿胀痛。取穴 :在上臂后侧,即肩中央向后横开-寸是穴。手术 :针深六分至一寸五分。
慢性胃炎艾灸治疗,6大艾灸胃炎穴位图解
艾灸胃俞-和胃健脾 胃俞取穴:找到第12胸椎,在它的骨性标志下,旁开5寸处,即为该穴。功效主治:和胃健脾,理中降逆,主治胃炎,胃溃疡,胃下垂,胃痉挛,肠炎,失眠等症。
步骤1用艾灸盒灸脾俞穴、胃俞穴,每穴15分钟,每天1 2次。步骤2温和灸中脘穴、下脘穴,每穴20分钟,每天1 2次。
胃炎艾灸的位置 中皖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内关:在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足三里:犊鼻穴下3寸,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。
中脘穴:位于腹部,在神阙(肚脐)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。艾灸功效:理气和胃,化湿降逆。主治腹痛腹胀,胃脘痛,急慢性胃炎,胃下垂,消化不良等症。
对胃炎,胃溃疡,胃下垂,胃痉挛,肠炎,翻胃吐食,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3 中脘穴调理脾胃虚弱 取穴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,从肚脐向上量4寸,即为中脘穴。
艾灸取穴:中皖,内关,足三里,关元,公孙,脾俞,阳辅,商丘,膈俞,脾俞,胃俞穴。功效:温中健脾。
慢性肠炎的按摩法
1、按摩方法:患者取仰卧位,医者用一指禅推法从中脘开始慢慢向下移到气海、关元穴,来回56次,然后摩腹,约8分钟,患者取俯卧位,用推法沿脊柱两旁从脾俞到大肠俞治疗,每穴1分钟。
2、按揉内关 内关位于腕部横纹上两横指处,拇指指端螺纹面轻轻按揉手臂的内关约1分钟,可宁心安神,理气止痛。2 按揉手三里 手三里位于前臂,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,在阳溪与曲池连线上,用手按就痛之处。
3、按揉太溪 太溪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。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按揉足部的太溪约1分钟,可消食化滞,和胃降逆。
阴陵泉穴位位置图和作用
阴陵泉的准确位置图 定位:阴陵泉位于距膝下四指的小腿内侧,这一部分骨骼呈弯形,阴陵泉正好处于弯曲部分的中央。
阴陵泉的准确位置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下,膝内侧为阴,穴位旁有胫骨,内侧髁高突如陵,髁下凹陷似泉。取穴:正坐屈膝或仰卧,于膝部内侧,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与胫骨粗隆下缘齐平处取穴。
阴陵泉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。和足三里穴是相对的。
阴陵泉,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穴位,其具体位置在小腿的内侧,胫骨内侧髁下方的凹陷处。取穴时正坐屈膝或仰卧位,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约胫骨粗隆下缘平齐处取穴。
腧穴定位:膝盖内侧横纹向上,会摸到一个突起的骨头,顺着骨头的下方和内侧摸,会摸到一个凹陷的地方即是。
阴陵泉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祛湿 阴陵泉具有一定利水祛湿的作用,常被用来治疗下肢水肿以及体内滞湿的情况,对于那种脾胃运化水湿不利所引起的痰湿肥胖经常按揉刺激的话,也能起到一定的祛湿化痰减肥效果。
结肠炎艾炙哪个穴位
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,位于腹部正中线,脐上4寸,艾灸中院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,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,对于胃脘胀痛、呕吐、呢逆、吞酸、食欲不振等有较好疗效 。
足三里穴: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以下四寸,是艾灸治疗妇科炎症的常用穴位之一。通过在足三里穴进行艾灸,可以调节体内气血运行,促进子宫和盆腔的血液循环,缓解炎症。
神阙穴 神阙穴就是肚脐,这个穴位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,是身体任脉很重要的一个穴位,点燃艾灸放在距离神阙穴上方约三寸位置,可以点灸或者是转圈灸,艾灸时间约十五分钟,感觉微微发热最佳。
神阙穴邻近胃、肝、胆、胰、肠等器官,通过对神阙的温养,还可以治疗腹痛、腹泻、急慢性胃痛、胃下垂、顽固性呃逆、功能性消化不良、结肠炎、脱肛等病症。
关元穴——培元固本穴 位置: 位于脐下三寸处。(四指横放即为三寸) 功效: 培元固本、补益下焦之功!临床上多用于泌尿、生殖系统疾患。
腹部大灸法是指在人体腹部进行隔姜、隔药物的一种灸疗法,此法覆盖范围上达脐上4寸中脘、梁门等穴,下至脐下5寸中极、气冲等穴,左右各至前正中线旁开4寸的脾经。
各位小伙伴们,我刚刚为大家分享了有关慢性肠炎一般就哪个穴位的知识,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。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问题需要解决,欢迎随时提出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