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目录:
咳嗽艾灸什么穴位
声音嘶哑可按大钟穴试试,化痰可按丰隆或膻中穴试试,鼻塞可按孔最穴试试. 天突穴位于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两锁骨中间,胸骨上窝中央。主治打嗝、咳嗽、呕吐、神经性呕吐、咽喉炎、扁桃体炎等疾病。
艾灸取穴:患者取俯卧位,取列缺穴,合谷穴,肺俞穴,大椎穴施灸。用艾条温和灸,以温热连续刺激,每次灸5-10分钟。
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.1寸的地方,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,在少商穴刺血还可以清泻肺部的积热,治疗风热咳嗽。孔最穴——止咳 孔最穴快速取穴:伸臂侧掌,在尺泽与太渊连线的中点上一横指处取穴。
咳嗽艾灸穴位:大椎肺俞天突中府尺泽、太渊、列缺艾灸方法:木质艾灸盒灸或者艾条悬灸,或者找专业灸疗师隔姜灸,可以同时灸完,也可以每次3-5个穴位,循环艾灸。躯干每穴30-40分钟,肢体每穴15-20分钟,以出现灸感为止。
艾灸灸调理常见疾病穴位对应分析
1、涌泉穴:在足底,屈足卷趾的时足心最凹陷处就是此穴,艾灸此穴可开窍苏厥,回阳救逆,镇痉定眩,益肾清心,主治头痛目眩,小儿惊风,癫痫,失眠等症。
2、灸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,为足三阴经之交会,具有 保健 和胃,调补肝肾,调理经血,主生殖的作用。主治肝、脾、肾三脏的疾病。防治各种类型的 心脏病 、高 血压 、 糖尿病 、精神 神经 病和 妇科 病等多种疾病。
3、合谷穴 合谷穴是专门调理面口疾病的穴位,所有的头痛都可用此穴。它位于手阳明大肠经,对阳明头痛效果最好。合谷穴位在手背,第2掌骨间,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。
4、肠胃不好:艾灸足三里,神阙,中脘、脾俞、胃俞。肾虚:艾灸肾俞、关元、足三里、八髎穴。大便不爽:艾灸(悬空灸)近10天肚脐和脐周、足三里。反流性胃炎: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、足三里、丰隆。
5、位置:神阙,就是我们俗称的“肚脐眼”。作用:艾灸神阙穴,能温通元阳、复苏固脱、调和脾胃、益气养血。主治疾病为:对消化不良、腹泄、下痢、虚喘等有防治作用。还有提高免疫力、调节脏腑功能,延缓衰老的作用。
6、”在人体足底,位于足前部凹陷处,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,乃是肾经的首穴。艾灸此养生穴位,具有很好的补肾强体功效。
腿经常转筋,不妨艾灸腿上一穴,对缓解此症有很大的帮助
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下8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 正坐屈膝位,在犊鼻下8寸,犊鼻与下巨虚的连线上取穴。【 主治 】 运动系统疾病:肩周炎,膝关节炎,下肢瘫痪、痿痹,转筋,跗肿,肩臂痛等。
若有小腿抽筋的症状,经常灸委中穴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。艾条悬灸:每次10~20分钟,每日1次,5~7天为一个疗程,间隔2日可做下个疗程。
我们了解一些常用的保健位置,比如足三里、三阴交、太冲、太渊、太溪、中脘、天枢、大椎等等,针对这些位置艾灸,可以增强体质,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。
一旦突发抽筋,最直接的缓解方法还是按摩发生痉挛的部位,用另一侧手的拇指与其余四指用力对合,从上到下反复拿捏患肢小腿后侧肌肉几分钟。
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,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,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,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,有称为血海的穴位。
艾灸有助于安神助眠,帮助缓解压力 增强免疫力,提高身体的抗寒的能力,不容易产生感冒等症状。
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有哪些?
1、中脘、 关元、左右足三里,每日1次,每次10分钟。
2、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,关元,神阙,中脘,还有背部的大多数穴位都可以灸,灸至阴穴,是纠正胎位的经典穴。
3、个艾灸养生的穴位 灸神阙穴 神阙肚脐属任脉经.又名脐中。艾灸神阙穴,有温补元气,健运脾胃,固脱复苏之功效。
4、“若要安 (足)三里不干”,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。常用法采用艾条温和灸或化脓灸。 灸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有腰背筋膜,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;有第1肋间后动、静脉背侧支及棘突间静脉丛;布有第8颈神经后支。
常见病艾灸时怎样选穴?
常用选穴法 不论何种灸法与针法,都离不开选穴,而选穴的方法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为主,故根据这一共同基础,用以说明各种针灸方法所具备的基本功效与治疗规律。
生命之门取穴:取穴在腰部,后正中线上,第二腰椎棘突下。患者可坐直腰或卧肠,先摸十二肋并平移至脊柱中点,此处棘突为命门穴。功能:保健防病的重要一点。
艾灸:合谷与太冲相配称四关穴,二穴均为原穴,前才为手阳明大肠经,后者为足厥阴肝经。五脏有疾,取之十二原。肝与胆相表里,太冲疏肝利胆,清利肝胆湿热,理气止痛,合谷调和气血,气调痛止。